活動名稱:2025首屆土木-紡織-材料跨域賦能國際會議
活動主題:城市更新與雙碳戰略需求牽引,紡織/材料雙擎驅動,傳統土建產業革新升級。
活動時間:2025.09.26-2025.09.28
活動地點:杭州市盛泰開元名都大酒店
主辦單位:浙江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聯合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(國際絲綢學院)、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及多個重點實驗室
指導單位:中國紡織工程學會、浙江省土木建筑學會、浙江省新材料產業協會、浙江省紡織工程學會
承辦單位:杭州伍方會議服務有限公司
活動介紹:會議設立主會場與多個專題分會場,涵蓋土工材料及加筋土、固廢資源化利用、智能結構與材料、綠色低碳及功能材料、紡織新技術與前沿應用、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等多個議題方向,共舉辦專題報告和研究生報告近百場。首日上半場主題報告由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徐衛林教授、堪薩斯大學韓杰教授主講。徐衛林教授以《高韌性水泥纖維織物的構建及應用》為題,分享了纖維增強水泥基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;韓杰教授則圍繞《Geosynthetic Innovations for Sustainable, Resilient Infrastructure》,介紹了土工合成材料在可持續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創新應用。下半場報告由香港大學楊峻教授與香港理工大學尹振宇教授主講。楊峻教授匯報了《Dynamics of Large Offshore Wind Turbines Founded on Monopiles》,尹振宇教授則探討了《Mechanical Behavior of Disposable Face-mask Chips Reinforced Sand》,展示了廢棄口罩纖維在巖土工程中的資源化利用潛力,為廢棄物循環利用提供了新思路。第二日,新加坡國立大學Seeram Ramakrishna教授、哈爾濱工業大學咸貴軍教授、香港城市大學戴建國教授、浙江大學彭華新教授、浙江理工大學朱曉敏教授分別作主題報告,圍繞纖維可持續化、FRP復合材料、智能監測與二氧化硅基復合材料等方向展開深入交流,探討了這些交叉研究對行業未來的深遠影響。閉幕式上,會議首先進行了研究生優秀報告頒獎儀式,表彰在研究匯報中表現突出的研究生,鼓勵年輕學者投身跨學科研。最后,大會秘書長王敏嘉作總結報告。他指出,土木工程未來的突破,越來越依賴于跨界融合——紡織科技帶來了智能纖維所編織的感知神經網絡,而材料科學則為結構賦能,提供了高性能、多功能的解決方案。會議期間,浙江理工大學校長陳文興專程到會,與部分專家學者親切交談。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,不僅為土木、紡織與材料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了深度交流的平臺,更是一次學科交叉融合的有益探索。它昭示著,面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挑戰,打破學科壁壘、促進跨界協同已成為科技創新的必由之路。
精彩圖片直擊▼
▲會議介紹背景板
▲新加坡國立大學Seeram Ramakrishna教授作主題報告
▲注冊處
▲香港城市大學戴建國教授
▲浙江大學彭華新教授作報告
▲分會場指引
▲首屆土木-紡織-材料跨域賦能國際會議-紡織新技術與前沿應用創新論壇與會嘉賓留影
▲香港理工大學尹振宇教授現場演講
▲2025首屆土木-紡織-材料跨域賦能國際會議觀眾席
▲開幕式現場布置
▲會議現場布置
▲酒店過道指引標識
▲會議注冊處/簽到臺布置
▲盛泰開元名都大酒店